4月10日,由省自然资源厅主办、山西自然博物馆承办的2025年山西省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在山西自然博物馆隆重举行。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明亮出席比赛并致辞。省地质勘查局一级巡视员张学彦出席并讲话。与会领导向获奖选手颁发荣誉证书。
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党组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自然资源部部署要求,积极推进我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工作,“两翼”共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科普赋能奏响自然资源强音。在科技创新引领方面,我省数字自然资源建设取得实质进展,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成功入选2023年度部优秀科技创新平台,地质灾害智能监测与应急服务创新团队入选2024年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在科学普及赋能方面,聚焦耕地保护、地质矿产、生态修复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动自然资源科普与业务深度融合,构建起“主场+特色活动、省+市联动、线下+线上”的大科普格局,我省科普讲解选手在全国大赛中屡获殊荣,山西自然博物馆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是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省级科普文化场馆。
李明亮在致辞中强调,要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此次科普讲解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推动自然资源科普事业迈上新台阶。一是更加注重价值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科普工作政治属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特别要持续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引导青少年培养科学精神、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注入青春力量。二是更加注重挖潜赋能。推动科普深度融入自然资源工作全过程各环节,推动科普与文化、艺术、旅游等融合发展,推动科普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普人才培养,打造一支既有专业深度、又有传播广度的科普“生力军”,努力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三是更加注重增强实效。聚焦“讲好山西自然资源故事”主题,突出科学精准、突出互动体验,进一步丰富科普产品、创新科普形式、拓展科普渠道,线上线下结合,推动科普突破时空界限、触达千家万户,用科普之光点亮三晋大地的绿色未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比赛现场,精彩纷呈、气氛热烈。来自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的17名优秀选手同台竞技,生动展现了山西自然资源领域的创新成果与生态智慧。选手们富有亲和力的讲解、科学的表达、新颖的创意、丰富的知识、敏捷的临场反应,奉献了一台自然科普的头脑风暴,展示了近年来我省自然资源科普的最新成果,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本次大赛设置“我与科普的故事”个人展示视频、自主命题讲解和随机命题讲解3个环节,参赛选手巧妙运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辅助手段,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揭开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奥秘。讲解内容聚焦矿产资源开发、实景三维技术应用、耕地保护创新、测绘与人工智能融合等前沿热点,既展示了山西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又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全方位向公众普及自然资源科学知识和自然资源领域重点工作,让科普知识深入人心,为公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自然资源科普盛宴。
张学彦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大赛成功举办,展示了自然资源科普风采,树立了自然资源科普形象,发现和向全国大赛输送了优秀人才,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要以本次大赛为起点,继续以“滴水穿石”的韧劲、“点石成金”的巧劲,讲好山西自然资源故事,传播生态文明强音,为谱写美丽中国建设山西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经过激烈角逐,尚恬宇、吴欣睿、白莉莎3人获得一等奖,郭富美、侯得山、孙仕璘、刘璐、刘清、李泽6人获得二等奖,乔兰、王嘉锡、刘儒通、王增玉、刘雨、范海明、李淑娟、康志军8人获得三等奖。根据比赛成绩,尚恬宇、吴欣睿两位选手将代表我省参加自然资源部举办的2025年全国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省地质勘查局,太原市、晋中市、临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省测绘地理信息院、山西自然博物馆、省矿产资源调查监测中心、省国土空间调查规划中心8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
省科技厅、省科协、省科技馆、山西广播电视台、山西文博集团、省土地学会有关负责人到场指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