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
职称申报   国土调查   山西  
2016年度1-3季度全省国土资源形势监测分析
时间: 2016-10-20   来源: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
【 字体: 【 打印 】 【 关闭 】 分享到

1-3季度全省国土资源形势监测分析

今年1-3季度,我省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主线,立足“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定位,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主要指标总体态势良好。但由于受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规划指标普遍短缺、优质耕地后备资源日益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综观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国土资源主要指标运行态势,主要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土地利用计划执行节奏趋于加快,但总体进度依然偏慢

从去年11月份起,我省开始安排2015年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到目前已执行了11个月。从各月的走势看,主要呈现为三个“波浪”:第一浪是从2015年11月份的133.4公顷逐月攀升到今年2月份的435.8公顷,之后两月持续下降;第二浪是从4月份的107.9公顷上升到5月份的474.3公顷,之后两月持续下降;第三浪是从7月份的55.5公顷上升到8月份的147.8公顷,再上升到9月份的375.6公顷,8、9两个月的环比速度分别高达66.4%和54.2%。从三个“波浪”的运行轨迹可以看出,我省土地利用计划执行进度呈现趋于加快的态势,尤其是第三季度加速上升。上述分析表明:一是我省经济回暖上升的势头不断凝聚,用地需求的张力正在增强。二是我省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完善占补平衡机制等工作的积极效应日益显现,用地报批速度不断加快。

如果从11个月的整体运行情况观测,全省用地计划执行依然呈现出极为显著的“偏慢”特征:11个月全省共完成用地计划2625.1公顷,仅占计划指标的19.7%,平均每个月完成不足2%。由此也至少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反映出我省经济行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动力基础还不稳固。二是反映出我省规划指标和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依然较大,制约着用地报批进度。为此,我省国土系统要进一步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资源保障,进一步加快推进规划调整修编工作步伐,加快推进民间资本参与造地工作,加快推进占补平衡指标异地交易市场化改革。

二、土地供应骤然发力,供地结构日益优化,但供地率依然偏低

今年以来,全省国土系统坚持以保障发展为第一要务,为全省“稳增长、调结构”做出了突出贡献。1-3季度,全省建设用地供应面积为5550.2公顷,尽管总量比上年同期下降18.3%,但运行轨迹由低走高,尤其是3季度发力明显,供地面积由7月份的229.5公顷上升到8月份的1206.2公顷,再上升到9月份的1445.9公顷,三个月份的供地总量占到前3季度的52%。与此同时,供地结构亦趋于优化,主要表现为供地用途向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业倾斜:1-3季度全省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供地面积达703.1公顷,交通运输供地面积达2547.9公顷,二者面积占到供地总量的58.6%;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等服务业用地供应面积增长较多,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8%和17.9%。

尽管自今年7月份以来,国土系统在全省深入开展了“批而未供”土地清理专项行动,但仍有较多“批而未供”的土地,“十二五”以来全省批准征收土地129.67万亩,目前,已供应土地74.3万亩,供地率为57.3%。下一步,要全力以赴深入推进“批而未供”专项行动,确保全省的供地率实现质的突破。

三、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高,但提升利用空间依然十分有限

今年以来,我省在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而着力发挥好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无疑是重中之重。1-3季度,全省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土地宗数达978宗,占到全部出让宗数的87.9%;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土地面积达2057.4公顷,占到全部出让面积的88.3%;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土地成交价款达255.8亿元,占到全部出让价款的96.2%。与此同时,还在处置闲置土地方面采取了强力措施并取得积极效果:截止9月底,全省闲置土地处置完成率达到90.66%,扣除涉案查封等因素,实际处置完成率为96.45%。由于多策并举,全省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水平有效提高: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土地供应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8.3%,而同期全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也就是说,在土地供给下降较多的情况下,依然承载了较大增幅的固定资产投资,表明我省土地投资强度有了切实的提高。

当然,由于我省经济发展粗放低端的特征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建设用地粗放低效的格局没有根本改观,土地规划调整过于频繁的惯性没有根本改观,致使我省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提高空间难有根本改观。据测算,目前全省人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面积155平方米左右,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300平方米左右,均明显超出国家的最高标准和全国平均水平。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土地产出率仅为50万元/亩,不及上海市的5%,在全国处于较为落后的位次。因此,我省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依然任重而道远,务必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深入推进。

四、土地矿产违法行为大幅减少,但执法监察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保护资源是国土工作的基本职责。今年以来,我省不断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土地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大幅减少。1-3季度,全省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1068件,比上年同期下降60.3%;涉及土地面积317.2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76.5%。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1059件,比上年同期下降59.4%;涉及土地面积316.3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75.9%。全省矿产资源违法案件立案63件,结案60件,罚没款134.5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52.3%、50.4%和71.7%。

尽管土地矿产违法行为比下降较多,但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人,其违法的绝对量依然不容小觑。从发现违法行为的数量上看,个人违法行为较多,企事业单位违法行为次之:1-3季度,全省共发现企事业单位的土地违法行为343件,个人违法行为645件,分别占违法行为总数的60.4%和32.1%。从发现违法行为所涉及的土地面积看,则是企事业单位违法较多,个人违法次之:1-3季度,全省共发现企事业单位违法占地197.9公顷,个人违法涉占地97.6公顷,分别占违法总面积的62.4%和32.8%。因此,一定要一如既往地保持严格执法的高压态势,严格开展卫片执法检查,通过公开通报、挂牌督办、召开教育整改会等形式加强执法力度,形成较大的社会震慑作用。

五、采矿许可证换发力度不断加大,但存在的遗留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今年以来,全省国土系统围绕供给侧改革,全面助推矿山产业转型升级。1-3季度,全省共换发煤炭采矿许可证276宗,其中兼并重组长期证39宗,兼并重组短期证延续237宗;共换发非煤矿山采矿许可证97宗,其中延期70宗,变更24宗,新立3宗。此外,还分别对43宗煤炭采矿许可证、6宗非煤采矿许可证进行了抵押备案,可为全省矿山企业提供157.2亿元的贷款支撑,有力促进了全省矿山企业的转型升级,并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

与此同时,因工商注册登记、未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拖欠采矿权价款等原因,矿业权管理历史遗留问题依然较多,至今仍有180座兼并重组煤矿未换发长期采矿许可证,其中67座一直短期顺延、涉及产能 6127万吨。非煤资源整合和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关闭矿等遗留问题也是久拖不决,无法顺利换发采矿许可证。因此,亟需各有关方面进一步统筹协调、增进共识、多措并举,切实把矿业权遗留问题解决好,争取早日换发采矿许可证,更好地促进矿山企业转型升级。

六、地质环境治理和灾害防治成效明显,但历史包袱形成的压力依然较大

今年以来,全省国土系统始终把“惠民生”和“防风险”放在突出地位,着力加强地质环境治理和灾害防治工作。截至目前,在摸清59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基本情况和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已投入治理资金41.2亿元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土地面积93万亩。1-3季度,全省共开展应急演练438次,参演人员6.5万人次,开展培训4.6万人次,对21.2万名群众进行了地质灾害宣传工作,进行了1763次地灾气象风险预警,预警范围群众达40.7万人。扎实推进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今年的4000户搬迁任务开工率为80.2%、竣工率47.33%、入住率13.58%。由于措施到位、应急得力,有效防范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及相应损失:1-3季度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4起,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3.4万元。

同时,要清醒地意识到,我省的地质环境管理历史欠账较多,使地质环境治理和灾害防治工作困难多、压力大。据统计,我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2%,灾害隐患点10134处。高强度的矿产资源开发,造成全省采空区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矿山开采破坏村庄3000多个。因此,全省国土系统务必扎实抓好地质环境治理专项工作,推进采煤沉陷区调查治理,全力保障采煤沉陷区治理移民搬迁用地;认真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快推进地质灾害治理搬迁。

七、信访数量呈较大下降态势,但反映违法占地的比例过大

信访数量是衡量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今年以来,信访总量呈现大幅下降态势。从来信情况看,1-3季度,省厅共收到来信323件,比上年同期下降10.3%,其中涉及违法占地的来信239件,涉及权属争议的来信12件,涉及探采纠纷的来信38件,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7.1%、7.7%和24%;涉及征地纠纷的来信22件,是上年同期的1.75倍。从来访情况看,1-3季度,省厅共接受来访387批次,比上年同期下降53.8%,其中涉及违法占地的来访306批次,涉及权属争议的来访16批次,涉及征地纠纷的来访21批次,涉及探采纠纷的来访43批次,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54.4%、62.8%、57.1%和42.7%。由此可知,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我省国土资源的管理水平已步入一个全新的台阶。

需要关注的是,在来信来访中,反映违法占地的数量居高不下。从来信情况看,1-3季度,反映违法占地的来信达239件,占来信总量的74%;反映违法占地的来访达306批次,占来访总量的79%。如此,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省违法占地的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亟需加大执法力度遏止这一势头。

八、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果,但推进力度依然有限

泽州县在2015年完成了3宗地块入市的基础上,今年1-3季度又推动了10宗地块的入市。至此,目前共有13宗地块完成入市,总面积193.6亩,总价2739.73万元。入市用途分别为商业用地6宗,旅游业4宗,住宅兼容商业1宗,工业用地2宗。

尽管入市工作成效明显,但推进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深入。从入市途径看,13宗地块全是就地入市,调整入市和城中村改造入市尚属空白;从入市方式看,13宗地块的分别通过协议出让、租赁和作价入股方式入市,拍卖、挂牌出让的方式尚属空白;从入市主体看,13宗地块的入市主体均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专营公司、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等实体经济组织没有进行尝试。为此,一定要进一步落实省入市试点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的要求,紧紧围绕“维护权益、拓展用途、规范操作、统筹联动”试制度,在加快入市实践、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对制度进行试验和完善,为国家修法总结出好的经验和做法。

九、国土资源收益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但“两权”价款下降较多

1-3季度,全省国土资源收益共计29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9%,相当于同期全省公共财政收入1185.5亿元的四分之一。其直接拉动因素是全省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增长较多,1-3季度的收入总额达26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3%。如前所述,今年前3季度全省供地面积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8.3%,而土地出让收入反而大幅增加,其原因,一是今年划拨供地面积明显少于去年,而出让供地面积多于去年:1-3季度全省划拨面积为3219.34公顷,出让面积为2330.83公顷,而上年同期划拨面积为4796.73公顷,出让面积1999.13公顷。二是今年全省的土地平均出让价格高于上年:1-3季度为76.1万元/亩,比上年同期的68.1万元/亩多出8万元,增长11.8%。

而与此同时,国土资源收益中的其余收入呈现下降态势:1-3季度全省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5.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2%;“两权”价款18.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8.4%。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今年市场需求不足,用地报批总量明显减少,相应减少了有偿使用费。“两权”价款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为了支持和促进矿山企业发展,今年缓缴价款达167亿元。二是相关矿山企业因经营困难而资金不足,又缺乏银行的贷款支持,企业无力及时上缴价款。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对全省国土资源收益的影响至关重要,全省国土系统更当以稳增长、调结构为己任,自觉服务于全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着力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扫描二维码分享

主办单位:山西省自然资源厅 ©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山西省自然资源厅.政务 地址:太原市望景路3号 邮编:030024 网站标识码1400000032 晋ICP备12000773号 晋公网安备 14010902000495号 如果你希望完整使用本站功能,请使用IE8.0以上版本的浏览器,我们不再支持IE7.0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